有一天,一位媽咪帶著一對小姊弟在飲水機前裝水,弟弟不到1歲,躺在娃娃車裡,小姊姊約莫2歲,正在喝紙杯中的水,突然小姊姊手中的紙杯滑落了,水花飛濺得滿地都是,似乎也噴到媽咪,媽咪嚇了一大跳,發出高頻的驚呼,開始大聲地斥責小女孩怎麼不拿好,,一位工作人員見狀過來幫忙擦地,媽咪才停止教訓,笑著說''還不趕快說謝謝姐姐"
闖禍的小女孩小女孩從頭到尾一臉驚恐地呆站在原地
"謝謝姐姐''她小聲順從地說,眼神裡有著自責、害怕,我忍不住上前向媽咪誇獎她女兒好乖。
媽咪笑顏逐開,神情有種驕傲但嘴裡卻直說"哪有,她皮死了"
就這樣,我身為一位路人的雞婆一點都沒有安慰到小女孩,反而又讓她再度受傷。
這樣的小插曲隨時都在發生,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孩子普遍沒有自信心。孩子身心還未發展成熟的階段,肌肉的協調性還不夠,像我小時候就常常打翻食物或打破杯碗,也是常常招來母親的責罵。那時候吃飯看到杯碗總會先聯想到母親罵人,帶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吃飯,如果還是不小心打破碗就會覺得非常挫折氣餒,覺得自己非常失敗,或是解讀成自己不乖。直到我能好好吃飯不打破碗才走出這種陰影。
現在回想,如果家長可以藉著水打翻,教小女孩擦乾淨地板,再倒一杯水,請她小心拿。我相信一定有助於幫孩子累積成功的經驗,取代失敗的經驗,也是累積自信成長茁壯的良方。